女子私开消防栓当街洗衣苏州大妈街头打开消防栓洗衣服水流成河!网友怒怼:这是救命水不是你家水龙头!

2025-11-10

  深秋的苏州,一场看似寻常的街头景象,却意外点燃了公众情绪的导火索。在麦德龙商场门外,一位大妈熟练地拧开路边的,任由水流哗哗地涌入地上的大盆。她弯腰搓洗衣物的姿态如此自然,仿佛身后那喷涌而出的不是应急救灾的“生命之水”,而是自家后院再普通不过的水龙头。

  这一幕被路人记录下来并传到网上,瞬间引发轩然。网友们的声音里充满了不解与愤怒:“这简直是乱来!”“消防栓不是普通水管,那是专门留给消防应急用的救命设施!” 更令人担忧的是,拍摄者透露,在苏州的畅苑环路、唯亭镇等地,类似行为并非孤例——夏天清晨五六点钟,常有中老年女性开启消防栓取水洗衣;甚至街边卖菜卖螃蟹的商家也堂而皇之地将其当作免费水源。

  在虎丘区新浒花园二区,一位居民透露了一个更具反差的现实:“夏天早上七点左右,出门遛狗常常看到有老太太放水洗衣服。”而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消防栓旁边就倒着一块“禁止私自动用消防栓”的提示牌。这种强烈的视觉冲突,折射出部分人对公共设施属性的认知模糊。

  为何这种现象屡禁不止?或许在当事人眼中,这不过是“放点水洗衣服”,对消防并无大碍。正如社区工作人员最初的回应:“只放点水的话对消防没有影响。” 但真的没有影响吗?

  消防用水的特殊性在于,它并非普通供水系统的一部分。消防栓的连接直接关系到区域供水管网的压力平衡。擅自开启会导致水压失衡,可能造成周围居民家中水压下降,更严重的是,一旦发生火灾,这个被私自使用的消防栓可能因水压不足无法正常运作。重庆璧山区曾有过惨痛教训——2021年某小区24层发生火灾时,消火栓竟没水,消防车不得不从远处医院引水,错失了最佳救援时间。

  从法律角度看,私自开启消防栓已不是简单的“占小便宜”,而是明确的违法行为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》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:任何单位、个人不得损坏、挪用或者擅自拆除、停用消防设施、器材。而《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》更是设置了具体罚则:擅自开启消火栓取水的个人,最高可面临一千元罚款;构成犯罪的,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
  事实上,处罚已有先例。2023年3月,江阴市某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因私开消防栓取水作业,被处以3000元罚款;苏州工业园区某公司员工擅自打开消火栓取水124立方米,最终被罚款5000元。这些案例表明,法律对这种行为的容忍度为零。

  岳强律师的分析一针见血:“消防用水的水费一般由地方财政负担,将消防用水私用系对公共资源的窃取。” 换句话说,大妈手中搓洗的不仅是衣物,更是所有纳税人共同维护的公共安全。

  面对这一问题,监管层面并非无所作为。苏州市工业园区消防救援大队指出,消防部门是市政消防栓的使用单位,而消防栓的日常维护管理属于水务部门。这种多头管理机制在实践中可能产生责任模糊地带。

  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公司表示,收到反映后会及时到现场查看,并加强监管。但问题在于,保洁人员或市井百姓临时性、流动性的擅自取水行为发现难、取证难、执法难,防不胜防。

  更值得深思的是公众意识的缺失。为什么有人能坦然地将消防栓视为“无主资源”?或许在他们看来,“不用白不用”的占便宜心理已经凌驾于公共安全之上。但正如网友所言:“今天你开消防栓洗衣,明天可能就有人占用消防通道堆杂物。公共资源的每一次滥用,都在侵蚀我们共同的安全底线。”

  消防栓对于城市安全而言,犹如血脉之于人体。它不仅是千家万户的守护者,更是消防员在火场中最可靠的“战友”。理想状态下,每个消防栓都应随时处于“待命”状态,确保在危急时刻能立即发挥关键作用。

  消防系统从安装、检测到日常维护都有严格标准。擅自开启不仅违法,还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。此外,消防用水未经净化,并不适合直接清洗衣物,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。更现实的风险是,路面积水可能导致行人滑倒受伤。这些被忽视的细节,共同构成了安全隐患的网络。

  解决私开消防栓问题,需要综合治理。技术上,可考虑改进消防栓设计,增加专用开启工具或报警装置;管理上,需明确水务公司、消防部门、社区和执法机关的责任衔接;执法上,应加大巡查力度,提高违法成本。

  但最根本的,还是培养市民的公共安全意识。正如广州应急管理局的提醒:“私自开启消防栓属于违法行为,不仅属于偷盗水行为,还会降低水压,影响消防栓的正常启用。” 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消防栓不是“无主之水”,而是危机时刻的生命保障,类似现象才能真正杜绝。

  生活中,消防栓还常被当作自行车“防盗栓”、快递收纳箱,这些看似微小的滥用行为,实则反映了对公共安全设施的漠视。一个文明的城市,不仅需要完善的消防设施,更需要市民用心守护这些“生命之门”。

  回到苏州街头那个打开消防栓的大妈。她可能只是想省下几元水费,却在不经意间触碰了城市安全的敏感神经。事件背后,不仅是法律意识的淡薄,更是对公共资源属性的误解。消防栓里的水,是千钧一发时的希望之源,而不是日常生活的便利之举。每一次对消防栓的非正常开启,都可能意味着在真正的灾难面前,我们失去了一分宝贵的救援力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